吉安[切换城市][登录][注册]
搜索风云榜 | 免费发布信息 | 会员签到免费发布信息网址大全

读懂冯骥才,2018国考申论更有信心

2017-11-15 15:55:51 浏览:45次

在历年国考中有一位学者出现频率之多,让很多学生感到诧异。
从2013年地市“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”,再到2013年副省命题作文“岁月失语,唯石能言”以及2016年副省主题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都出现过作家F或者学者F,这个“F”指的就是冯骥才。
在申论界,经常有人笑谈,不懂冯骥才老先生,你好意思参加国考吗?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一起瞅瞅2017的冯骥才老先生究竟讲了什么?

一、城市改建:

中国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,尤其那些最驰名、最响亮、最惹眼、最具影响的——从名城、名镇、名街、名人、名著,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,都在被浓妆艳抹,重新包装,甚至拆卸重组,再描龙画凤,披金戴银,挤眉弄眼,招摇于市。

那些在“城改”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,忽然被“聪明”地发现,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。
难逃厄运,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,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。

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“最后的精神家园”的古村古镇,也在被借名“腾笼换鸟”,迁走原住民,然后大举招商,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、旅店、农家乐、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“游客的天堂”;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“博物馆”也没有,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。

至于各种名人故居,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、老瓶老壶、文房四宝、三流字画,不伦不类地摆一摆,好歹布置个模样;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,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。
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,不少处竟成了世俗的闹市。
历史的内涵、文化的意蕴、本土气质,没人管也没人问。

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?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,即以文化谋利,为了赚钱发财,为了GDP。

二、文化保护的问题出在哪里?

就像有的人对待曹操墓,并不是考虑曹操墓被发掘出来,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精神文化价值,而是首先想到4.5亿元的产值,用财富价值来衡量文化价值。

中国目前全民皆商、拜金主义、甚至有暴发户的心态和形态在滋长:夸富、挥霍、洋洋得意。
有了钱就狂了、疯了,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一个人富起来了怎么生活?一个国家富了怎么办?

一部分官员不懂文化,不懂得文化的价值、规律、性质、意义;一部分官员对文化没有理解力,我们不需要官员像文化人一样,但起码他要理解文化;一部分官员们不热爱文化,当然也就不拿文化当回事儿。
此外,有些官员和商人形成了共同利益,就是权贵结合,这后面就有反腐败的问题。

我们的“非遗”正遭受第二轮破坏:第一,申遗时,带着政绩需求,目的不纯。
申遗成功了,政绩提升了,“非遗”就被扔在一边了。

“读懂冯骥才,2018国考申论更有信心”该信息由会员自行发布。采用请谨慎,不贪小便宜,以防上当!
© 2007 - 2024 版权所有 娃酷网 粤ICP备19125541号-1